本篇文章1162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房企造車是不是在玩票?
客歲萬達廣場開賣紅旗汽車,吃瓜大眾都笑"蓋房子的來搶車企飯碗"??扇思胰齻€月賣出2000臺,還把試駕場搬到了商場中庭。這事兒真不能怪大家多想——畢竟恒大燒了470億還沒見量產車,寶能砸500億差點拖垮主業。今天咱們不聊資源游戲,說說房企造車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真章。
2025年綠地宣告要做百億級新能源車出口平臺,首批訂單就拿下西亞5000輛大單。這波操作背后藏著三個算盤:
舉一個栗子,合肥綠地GX360名目直接把商場改造成"汽車主題樂園",潛伏顧客邊喝奶茶邊看車,成交率比傳統4S店高40%。這哪是賣車?分明是把逛街場景變成種草現場!
派別 | 代表玩家 | 玩法 | 效果 |
---|---|---|---|
跨界造車派 | 恒大、寶能 | 自己建廠搞研發 | 燒錢多奏效慢 |
渠道經營派 | 萬達 | 商場開閉會店+售后服侍 | 輕資產快回報 |
出海掘金派 | 綠地 | 整合資源做出口平臺 | 吃政令盈余 |
最聰明的還數萬達——不碰生產線,專做車企的"超級物業"。北京豐科萬達的紅旗旗艦店,地下搞自動泊車和充電,地上玩VR試駕,把賣車變成科技秀場。這思路,跟當年把電影院塞進商場簡直一脈相承!
南京某樓盤近來推"買房送五菱宏光MINI",切實暗藏神思:
干了十年汽車販賣的老王說:"當初賣車得學房企!"
最絕的是某房企做的"以舊換新"——舊車估值直接抵物業費,既清庫存又鎖客,兩全其美玩得溜!
看著房企們八仙過海,突然悟出個道理:未來賣車的不是車企,而是空間經營商。就像萬達把電影院、餐飲、兒童樂園打包成"逛街套餐",當初他們把試駕、充電、售后也做成了"汽車生涯套餐"。下次再看到房企造車新聞,別急著嘲諷——人家可能正鄙人一盤"空間即服侍"的大棋。
(獨家數據:2025年房企系汽車渠道客單價增強35%,但售后投訴率比傳統4S店低42%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