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35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尷尬?經心擺盤的蛋糕照片發友人圈,點贊還沒隔壁老王拍的麻辣燙多??蜌q我表妹開私房烘焙,前三個月差點煩悶——天天發九宮格美圖,終局月銷不到20單。直到她把友人圈文案從"今日特惠"改成"翻車日志",咨詢量突然翻了8倍...
上周我去考核了個網紅豆乳盒子作坊,老板手機叮咚響個不停。我偷瞄了眼談天記載,發現個有意思的景象:顧客問得最多的不是價錢,而是"這盒子能放多久?我老公出差返來還能吃嗎?" 你看,這就是新手最容易踩的坑——光顧著曬商品,沒抓住真實要求。
友人圈賣甜品得記著三個不要:
有個做千層蛋糕的姑娘跟我吐槽,自從把拍攝背景從大理石臺面換成老式縫紉機,40+阿姨們的訂單量突然暴漲。厥后才清晰,那臺縫紉機讓她們想起年輕時給孩子做衣服的日子。
你知道甜品也有"黃金拍攝期"嗎?意識個擺攤賣雪媚娘的小伙,專門卡著幼兒園放學時間拍視頻。畫面里肉乎乎的小手抓著雪媚娘,配上"寶寶說比棉花糖還好捏"的奶音,當天就引來三十多個寶媽咨詢。
手機拍甜品的野途徑技巧:
上周幫友人調試拍攝角度,發現個邪門規律——45度俯拍能讓蛋糕看起來大兩圈。特殊是拍6寸蛋糕時,這一個角度剛好避開桌面的比對物,客人收到實物反而以為"比照片還切實"。
見過最絕的友人圈文案,是個做低糖月餅的微商寫的:"婆婆糖尿病十年,今年初于能和我吃統一塊月餅"。沒有專業術語,沒提質料多高級,但當天就爆了200多單。
刑孤守備的文案公式:
有個做法式慕斯的姑娘更狠,她把顧客反饋做成了挑撰題:"A.老公偷吃完了 B.孩子帶到黌舍炫耀 C.藏在冰箱最底層仍是被找到"。這條動態閱讀量直接干到5000+,轉化了六十多單。
客歲有個慘痛案例:友人花三千塊找拍照工作室拍商品圖,終局顧客都說"看起來像模子不敢買"。厥后改用手機拍制作進程,訂單反而多起來。記著三個省錢秘訣:
有個做蛋黃酥的大姐跟我算過賬:找本地公眾號推文花了2000塊,帶來8個訂單;而在寶媽群發紅包請人曬買家秀,300塊成本帶來23單。這筆賬怎么算,你品,你細品。
說到最后啊,我發現個有意思的景象:那些天天發"純生物奶油"的反而賣不過曬廚房紛亂現場的??赡荛_銷者真正想買的不是甜品本身,而是那份"你看我找到了一家靠譜小店"的自卑感。下次發友人圈前,不妨先問自己:這條內容值得開銷者長按保存嗎?能成為她們向姐妹安利的素材嗎?倘若答案不界定,我勸你仍是先刪了重寫吧。